close

推薦童裝 輕文藝,童趣,藝術解析的設計風格,BIR自然棉麻品牌童裝

藝術改變醫治-凝聚:觀照疫情生活與反思

(中心社訊息服務20220620 16:49:17)面對疫情及隨時需要戴口罩的平常,我們的表情該若何調適?此時如有相機在手,作為一個新的觀察窗口,你會想拍下甚麼?

於6月8日在藝術學院辦理「凝聚:觀照疫情糊口與反思」特展揭橥學習功效,將攝影捕捉生活中常見的意念,應用構圖、運鏡來進修觀看的能力,進而進行生命摸索,理解我們是若何面臨世界與本身。

國立東華大學履行教育部深耕計畫「藝術改變醫治」課程,由藝術與設計學系韓毓琦傳授與王聖凱講師將藝術設計在地療癒相連系,帶領藝術與設計學系、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育與潛能開辟學系、臺灣文化學系及非凡教育學系等同學共同介入。

如此一來,攝影採訪就不單單只是記載行為,更是療癒彼此的進程。

透過拍攝親友,與受訪者邊照邊聊,除了抒發對疫情的感觸感染、接應情緒外,也在不經意間使對話兩邊成為更好的聆聽者。

從開始的疫情垂危,口罩跟著生活的改變,逐漸成為出門不行或缺的必備品。面對生活如斯龐大的改變,每個人該如何從中找到本身的復緣由子,療癒本身,成為十分主要的課題。

這些作品中不乏攬鏡自照,或於自家陽台拍攝者,乃至在相片旁附註「只剩這裡可以大口大口呼吸了!」同窗們透過自我的觀照及覺察,也許也是供應人們另外一種可以喘息,調適心靈的體例。諸如男朋友因疫情關係被迫中斷出國角逐,眼神中的遺憾;或是密友確診,因故沒法加入女孩的生日Party,她脫下口罩後露出了既羞澀又無奈的臉色,在在是同窗們細膩的考察。

不少同學們還提到了相中人的面部臉色,特別是眼睛作為魂靈之窗,常不意照見當下真實的情緒與窘境。

比如拍攝煙霧散盡在虛無當中,呈現渺小微物的調查,同窗分享說這恰是她對這場疫情的寫照;或如在夜色中行走,紀錄下半夜無人的光點,和踽踽獨行的本身。

同學們在教員的支撐與勉勵之下,侃侃而談本身在後疫情時期的創作經歷。在這些作品中,不但能看見同窗們將藝術攝影與人的情緒相連系,試圖在觀感上達致一種貼近、療癒的效果。一如世界知名文化藝術評論家John Berger所說「旁觀的感知和想像,始終是理解這世界的重要體例。」

原訂這學期的課程是進入復興部落睜開長者生命故事的訴說,但遭到疫情打攪,學生們回到關注本身及方圓的親人或朋友,應用攝影捕獲想對後疫情時代想顯現的意念,以「凝聚:觀照疫情生活與反思」佈展來從頭看見與療癒本身,從中找到自己的復原力。

以下文章來自: https://n.yam.com/Article/20220620488961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童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mendrnannu 的頭像
    hemendrnannu

    傳遞幸福的自然舒適感給每位純真的孩子

    hemendrnann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